守护心灵之窗----记52届校友石珍荣教授

来源: 日期:2014-07-07 00:00 浏览: 【字体:

石珍荣(1927年-1999年),女,汉族,山东平度人。九三学社社员,眼科学教授。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及研究工作。曾任眼科学研究室主任,眼科病理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及青岛分会理事。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市三八红旗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献身眼科学 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1952年,石珍荣教授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及研究工作。1956年,由著名眼科专家潘作新教授与石珍荣教授亲自开创与建立眼科病理室。病理室初建时只有1台滑式切分机、1台轮式切片机和2台显微镜,设备不足,条件简陋。70年代,石珍荣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利用2台AO及OLYMPUS双目显微镜及AO-滑氏切片机、AO-低温恒冷切片箱等开展病理切片工作,并接受山东、河南、江苏、青岛等省、市医疗单位的病理切片,协助这些单位明确病例诊断和开展科研工作,年均制作标本300余件,1964-1978年,年均制作达600件。在潘作新教授与石珍荣教授等专家的带领和推动下,眼科病理室逐步发展成为医学院眼科临床的基础与后盾,跻身全国四大眼病理研究室。

从事眼科学教学和眼科病理研究三十余年来,石珍荣教授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医疗技术。书是她一生精神的财富,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多看书,她常常废寝忘食,很多的时候就在集体食堂简单吃一点。她不断刻苦钻研眼科医学理论,紧跟眼科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能提高自己,努力探索眼科疾病治疗的前沿领域,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1986年8月,石珍荣教授赴美国路易斯安那维尔麻风病中心和华盛顿军事病理研究所考察,回国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了论文《麻风眼病的研究》,对当时及之后国内麻风眼病的诊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石珍荣教授又前往英国、联邦德国考察学习,将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引到医院。

石珍荣教授先后在中华眼科杂志等刊物发表《有关角膜内皮细胞观察》、《人眼的胚胎发育》等论文30余篇,参与了《英汉医学词典》、《英汉医学生物学词素略词词典》及《医学百科全书》眼疾病部分的编写。参与翻译了《基本人体生理学》、《生命的起源》等7部专著,其专著、翻译达55万多字。石珍荣教授参与的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卫生厅、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以来,石珍荣教授当选为全国眼科病理学组委及全国第四、五届眼科学会委员,并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及青岛分会理事。1988年11月被山东省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动献角膜病患的利益高于一切

石珍荣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患者的心灵之窗,使无数病人重见光明,赢得了广大病患的依赖与赞誉。

石珍荣教授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病人慕名找到她,她从来不讲亲疏,不分贵贱,认真诊治。每次门诊她都尽可能满足远道前来求诊的病人的需求,增加挂号数量,宁愿自己提早上班或推迟下班。因为她深知,这些病人从各地带着希望来,早一些诊治就多一分治愈的机会,她总是想方设法为病人选取最佳的治疗或手术方案。她不但拒收病人为感谢她而送上的“红包”,甚至碰到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病人,她带头伸出援助之手,送钱送物帮助病人渡过难关。三十多年来,她究竟下过多少次乡,义诊过多少病人,做过多少免费手术已无法记清,她只知道多为患者解除病痛,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石珍荣教授接触过太多因眼疾而失去光明的病人,她知道眼睛有病对于患者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光明,很有可能是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1983年1月5日,石珍荣等27名医护人员郑重签名表示,去世后把自己的眼球贡献给国家。1月12日,《青岛日报》即刊登了医学院眼科医护人员倡议死后捐献出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间的报道。即使今天的中国每年也仅有6000个角膜捐献者,而我国到目前为止需要帮助的眼病患者将近两百万人。一对角膜平均可以帮助6-8人恢复光明,很多人为了等到角膜移植要面对黑暗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器官捐献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加之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石珍荣教授作为国内最早的器官捐献倡导者之一,能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令人感佩。石珍荣教授曾说,一个人如果有眼睛,却看不见世界是最痛苦的事。我的生命消失了,眼睛也就没什么用了,把眼角膜捐献给别人,让一个人从黑暗中走出来,那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石珍荣教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承诺。

积极参议政 人民的嘱托重于泰山

1956年,九三学社青岛医学院支社宣布成立,石珍荣教授就是创始成员之一。三十多年来,石珍荣教授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苦岁月、文革时期的打击破坏以及改革开放后医院事业的蓬勃发展,始终坚持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见证了医院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和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石珍荣教授曾任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并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做好肩负的各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人大代表的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到受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办其事,积极参加人大会议,并提出多篇议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1989年12月,石珍荣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我的职责就是保护眼睛,我将一生做它的忠实卫士,但愿每个人的心灵窗口都能放射出美好的光芒。”这是石珍荣教授为眼科事业奉献终身的庄重誓言。石珍荣教授一生致力于解除病人病痛和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的耕耘和探索,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值得每一位医学后辈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