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三段三级”临床医学人才科研思维塑造与能力提升

“学党史,做榜样”—《星空之下,仰望鸿儒》震撼首发

来源:王浩宇,刘舒童 日期:2021-11-30 15:47 浏览: 【字体:

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正能量。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基础医学院推出“星空之下,仰望鸿儒”和“我们的榜样”等栏目,以访谈或者专题推介的方式,树立身边楷模,弘扬优良作风,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引导师生立足岗位做出更大成绩,讲好基础医学院师生“好故事”,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壮阔征程。

人物介绍:董静,青岛大学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医科大学学士、比利时自由大学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和青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承担本科生《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生理学》、博士研究生《高级生理学》的教学工作。参与《生理科学进展》、《人体生理学》的编著工作。

董静老师所在的博雅楼216实验室十年来共招收了56人,目前毕业8届(含2019届)46人。所有从实验室走出的毕业生,100%都考入国内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1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1人、协和医科大学8人、北京大学10人、复旦大学10人、首都医科大学1人、解放军301总医院1人、上海交通大学4人、同济大学1人、中国科学院1人、第二军医大学1人、大连医科大学2人、青岛大学5人。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Q:董老师,通过对您的了解,您的求学生涯非常丰富,国内的山东医科大学到海外的比利时鲁汶大学。我们很想了解在您的学生时代,在您不断求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或者对您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可以分享给我们吗?

A:我在公派硕士期间是比利时自由大学就读,读博士的时候是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我的博士生导师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If you are happy, I am happy.在国外的实验室,虽然大家看起来都很忙碌,但他们也会很细心的关心你。有一天我因为长了智齿很疼,整整一天我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我的博导就会很关心的问我说,你怎么了,难受的话我马上带你去医院。他们给我的感受是:在你状态好的时候,我不去干扰你;在你难过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你是被关心的。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我做导师有一个宗旨:只要我的学生们开心我就开心。在生理学的课堂上,我尽我所能为学生备好每一堂课;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学生们想探索什么方向,不是一定要按照我的思路来,而是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我也会很积极的鼓励他们去做。

Q;在以前的博雅楼216实验室里,走出来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师哥师姐们一开始可能都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现在这么出色,您是怎样一步步把她们培养成才,把她们推上更高的平台的?

A:进入我的实验室的学生们,其实他们本身素质就很好。很多时候只是老师的经验阅历方面要更多更深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会比老师更优秀,我总是可以在这些学生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首先,在216实验室这个大家庭里,我会先培养出团队精神,一个人再优秀也要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团队的力量。有的时候,我和学生们会相约在麦当劳,可能会花费一天的时间,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去讨论。在一节生理课上,在围绕一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我会介绍怎么去分析问题,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而知识点并不是最重要的。在科研的时候,你们可能思路比我要好很多,因为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结合人家的思路,结合我们自己做的实验结果,在这样一个环境气氛里,孩子本身就会愿意付出,去合作。我只是参与到他们中间,但他们之间真的是在合作。

其次,要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比如一些英文文献。我们实验室几乎每周都会要求他们做纯英文的presentation.进入实验室之后,并不是说马上要开始做实验,像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这些技术可能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做,本科室进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科学缜密的思维,而思维的打开是要靠阅读。

在实验室里,想要做出一番出成绩,最重要的是要合作,经常在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其次就是通过多阅读文献来打开思路,另外勤奋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Q:您的实验室里面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作为本科生的话,在科研和学习这两个方面,应该怎么样去平衡?

A:时间肯定会有冲突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本科生上课全力以赴去听,把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一个学生叫翟婷,学习成绩本身就很好,文化课上一直没有耽误,而且实验思路和结果都很好,但是她们会拿出很多业余时间。她在深夜两点钟发出来刚刚记忆的单词,我一看在二十多个单词我也只会两三个。每一个人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有付出才可以有收获。我曾经有学生发感慨说:晚上披星戴月,在实验室喂老鼠、测摄食,一晚上都得不到休息,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走出实验室看着朦胧的、刚刚升起的太阳。我们实验室的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他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都会很付出。但是没有一个孩子会去抱怨,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

Q:一路走来,这么多年的科研经历,从学生时代的学习到现在教授阶段的教学,在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在遇到困难时候,您一般都会怎么样去调整自己?

A:在学生时代我就读好书,成为老师之后我就给孩子们上好课。不需要为没有到来的去担心什么也没有必要瞻前顾后,就简简单单的活在当下,一步一步的做好我该做的。只想好现在我要做什么,下一秒我要做什么就足够了。

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涉及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回过头来想想,那个时候真的很拼,四年的博士生涯,伴随着艰辛痛苦,也有快乐和幸福。从开始设计试验,到出结果,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在整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当你发现这个路走不通的话,没有必要去抱怨,我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路。我就只需要做好我自己,自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在这样一条路上,只要自己去付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博雅楼216实验室搬到了新的医学教育综合楼C座8楼,学生们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董老师家中的院子里面,第一届学生种的紫藤花早已爬满了石架,但是每到教师节,董静老师的办公桌上面总是放满了全国各地学生们送来的鲜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批批有志青年从青医启航奔向更远的未来,一批批名师在讲台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年华,照亮学生前进的路。人会慢慢老去,记忆会慢慢消失,唯有青医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