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的光明使者----记63届校友孙为荣教授

来源: 日期:2014-07-07 00:00 浏览: 【字体:

孙为荣,男,山东即墨人,眼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曾任青岛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兼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眼科病理研究室主任,医学院附属医院终身医学专家。对眼科肿瘤及眼科病理有较深研究,对眼结膜角膜病、眼底病,特别对眼科肿瘤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中华眼科学会病理专业组委员、副组长,山东省眼科分会委员,青岛市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卫生厅防盲指导组成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分会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华眼科杂志》编委、美中《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山东省卫生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虚怀若谷 勤奋好学

孙为荣教授20世纪60年代来到当时的青岛医学院眼科工作,在从事眼科学教学、眼科病理学研究和眼科病诊疗工作的40余年中,始终践行着“博学慎思、笃行亲民”的宗旨。在青岛医学院眼科,医生们都喜欢跟孙教授交流,不仅因为他知识面广,而且待人十分谦和。“孙教授这么大年纪,在遇到自己不太精通的问题时,还向我们请教,一点也没有架子”,许多中青年医生对此由衷的佩服。孙为荣教授这种谦虚平和、求真务实的品格的养成得益于其工作之初的经历。

1972年,孙为荣参加病理室工作,当时眼科的病理室刚刚成立不久,全国也仅有几家专业的眼科病理室,只有上海第一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能够开展眼科病理诊断工作。70年代,病理室利用AO及OLYMPUS双目显微镜、两台机AO-滑式切片机、AO-低温恒冷切片箱等开展病理切片工作。当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等省市医疗单位的眼球标本常往青岛医学院送,在这里进行病理检查切片。当时病理室人手少,为了协助这些单位明确眼科病理诊断和开展科研工作,他带头加班加点,使病理室年均制作标本达到600余件。很多医院派医生来病理室进修,甚至有来自广西、北京的医生及技术人员。当时,病理室在省内外的影响很大,工作量自然也很大,孙为荣每天早早来到病理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由于工作关系,孙为荣常与潘作新教授接触,深受潘教授的影响。时任眼科主任兼医学院院长的潘作新教授是当时国内眼科界的知名专家、领军人物,对于眼科病理有较深造诣,但潘教授对一些拿不准的病理诊断常托当时眼科医生石珍荣带回家,请在医院病理室工作的周惠民教授指正。这些孙为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眼科是门非常精细的学科,你在一个领域是专家,不能代表对其他领域也精通。潘教授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在此后几十年的工作中,我也一直坚持着这个原则,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教。即使自己当了教授,年轻人也肯定会有比我强的方面。”孙为荣说。也许正是这种谦虚好学、求真务实、勇于钻研的精神使孙为荣成为国内眼科界的知名专家。

教书育人 硕果累累

孙为荣教授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教学上也硕果累累。多年来他培养出来的弟子遍布全国各知名医院的眼科,有的已经成长为一些领域的专家。孙为荣还是一位高产的教授,主要著作有《眼科病理学》、《角膜免疫学》、《眼科肿瘤学》及《中国肿瘤学分类》眼肿瘤分卷。《眼科肿瘤学》荟萃了国内外在眼科肿瘤研究和临床工作方面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体现了眼科肿瘤工作在当代的新进展。全书90多万字,彩色照片700余幅,共11章,分上、下两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眼科肿瘤研究如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概况和进展,并分别对眼睑、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泪器,眼眶肿瘤的症状、体征、影像诊断、组织病理学图像及治疗方法做了详细描述。1997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孙为荣教授主编的《眼科病理学》。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罗成仁教授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书评,称赞这本书“具有先进性,内容新颖丰富,填补了这30年来我国眼科病理学的空白,并体现了国人的眼科病理学特点,是国内第一部眼科病理学著作。”当时,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问孙为荣印多少册,由于全国眼科学会注册的眼科医师仅有2万余名,专门从事病理学的就更少,孙为荣决定印刷3000册。没想到很快,出版社的编辑打来电话说书店已经脱销了,要求马上加印,于是又加印了3000册。

1985年2月,孙为荣任眼科主任。1989年4月,省教委批准成立眼科病理研究室,孙为荣任主任。1990年进入新病房大楼后,眼科临床正式分专业发展与管理,成立了8个专业组及2个研究室,孙为荣教授负责主持眼眶与肿瘤病专业组。他带领课题组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依靠多年来从事眼科临床和眼科病理工作的经验,孙为荣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许多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首创,甚至是国际领先。他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有《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眼球挫伤视网膜酶组织化研究》、《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的自由基损伤》等。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

20世纪90年代初,孙为荣教授带领研究生开展眼科肿瘤学的研究,ps3在眼腺病中的表现等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为研究一种眼病中酶组织化学的表现,他带领课题组开展了眼球挫伤视网膜的酶组织研究,对一些眼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重点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全国眼科大会上受到广大学者认可。1995年,全国眼科病理学会在海南召开年会,邀请日本东京大学雨宫教授作报告,年会结束后,雨宫教授又特地来到青岛医学院访问,孙为荣教授作为主讲人与东京大学的医生就眼科肿瘤方面的课题进行交流,其交流的题目《眼肿瘤的诊断》、《视网膜网母细胞瘤》备受与会者的瞩目。通过多年的钻研攻关,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孙为荣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考虑急性高眼压可能存在自由基对视网膜的损伤,经过动物实验,验证了他们的想法。并建议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以减轻这种损伤。1991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团来院访问,课题组以《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的自由基损伤》为题与对方进行了交流。1994年,由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眼科病理学年会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国际眼科研究中心教授Mark Tso(现为世界眼科学会副主席)作报告,报告的题目也是高眼压视网膜的自由基损伤。Mark Tso做完报告后,孙为荣教授的一位研究生就相同的题目报告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Mark Cao非常惊讶,连连询问,他没想到中国的医院也能找到如此前沿的研究课题,更没有想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且有些方面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呕心沥血大半生,殚精竭虑为病人。如今,孙为荣教授已经近80岁高龄,早已退休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依然奋斗在门诊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热心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孟范栋)